今天是看牙醫的日子,出乎我意料,跟著班上進行檢查的同學全數完成檢查牙齒、洗牙、塗氟的流程。看牙醫對很多人來說是極大的挑戰,班上的同學也不例外,回想起高一第一次去看牙醫,當時的成功率有點低,高二一整年因為疫情所以都沒有安排看牙醫的行程,只有簡單的牙齒檢查,所以大家今天的表現真的很棒。
陪伴同學們看牙醫的過程中,我超佩服他們一一克服難關的模樣,有人需要克服自己不受控制抖動的身體(腦性麻痺的因素),也有人需要克服過度敏感的感官,而所有人都需要克服的就是內心的恐懼,我想應該超少人面對牙醫可以完全不緊張的吧。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會由一個初生之犢不畏虎、充滿勇氣及好奇心的狀態漸漸被生活打磨,與週遭環境互動後,可能會開始產生質疑、擔憂、害怕、恐懼、退縮、失望……等負面的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影響自身的行為,這類的經驗越多,會讓人因為依賴別人比較輕鬆而越來越被動,也很有可能養成逃避的習慣,於是在繼續長大的過程中,為了獨立自主,又要開始刻意培養面對生活的勇氣來改變行為。
我覺得長大後生出來的勇氣是比剛出生時就具備的勇氣更可貴也更不容易被消磨的,因為不是無知而無畏,而是為了「為自己負責任」才生出的勇氣。努力克服困難看牙醫的同學們就是這樣的,為了維護自己的牙齒健康而生出勇氣,又在獨立自主的路上多邁了一步。
是生活讓我們丟失勇氣,但也是生活讓我們生出勇氣。
在長大後生出勇氣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做就對了」,也就是那句著名的運動品牌廣告詞「Just do it」,雖說大家都聽過,但也時常會因為過往負面情緒的影響而裹足不前,我自己把學校定位為一個「學自己不會的事物」的地方,希望學生們在學校多做一些自己不會做的事,因為不做就永遠不會,試著做了才有機會學會。
這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對於就讀特教班的高中生來說,他們過往所受的挫折應該比大多數的人都多,因為他們的困境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以看牙醫為例,有些人連漱口的動作、張開嘴維持不動都得特別練習過並用盡全力才能控制自己,所以長到高中後,他們會有很強烈的習得無助感(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怎麼學都學不會)、對於嘗試新事物抱有深深的恐懼可以說是必然的,這時候就需要旁人給予一些生出勇氣的契機,像是比現況能力稍難一些些的工作任務、老師的鼓勵及信任、同儕的激勵與陪伴以及一點一點累積的成功經驗,都是生出勇氣的養分。
即使日常生活處處使人受挫,但日子依舊得過,不如把握機會生出勇氣,而關鍵就是「做就對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