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禮拜的語文課和學生一同讀了一篇莊子的寓言故事《渾沌開竅》,內容大概是說南海之帝儵以及北海之帝忽一同去拜訪中央之帝混沌,渾沌很熱情地款待他們,儵跟忽發現渾沌沒有七竅(眼、耳、鼻、嘴),於是他們為了報答渾沌,決定幫他開竅,一天鑿一竅,七天過後,七竅開成了,渾沌卻也死了。

這篇文章的引導思考部分是要討論為什麼渾沌原本沒有七竅,卻能與他人良好互動?渾沌每開一竅就離死亡近一步,這過程中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我在讀這篇文章時,覺得渾沌的狀態其實就跟班上很多同學相似,同學們的七竅(感官知覺)開的狀態跟大多數人不太一樣,在這樣的情形下,我詢問同學們認為強制開竅到底有沒有必要?以及與外界互動時除了透過七竅之外,真正重要的還有什麼呢?

有同學分享了自己讀這篇故事的心得感想,阿杰對於開鑿七竅的場面感到毛骨悚然:「很恐怖挖眼睛 還有嘴巴 有點像地獄一樣」;靜靜則表達了她聽故事時的心情轉折:「很好聽 因為他們幫他開嘴巴 然後死掉就變不好聽」。

也有同學有感於自己的七竅開通程度與他人不同,一直以來拒絕長大的威廉說:「我可能是太開的人 所以我一直執著於表象 所以才一直想追求如同孩童般純真的心啊」;比起威廉七竅太通,也是有人的七竅未能完全通暢,無口語能力的阿賴說:「我就是嘴巴不通 一開始以為自己吃悶虧 但後來知道吃虧就是占便宜 我可以看出誰真心相待 因為很多人仗著我不會說就對我不好」;同為無口語者的草方哥附和道:「我同意阿賴 我也是可以感受到人情冷暖」。

也有人認為不應侷限於七竅,同時也要向內探詢,保持最真誠的心,Ellen的想法十分樂觀積極:「我認為渾沌代表的就是真誠的心 所以當七竅開通 他就不想與汙濁的外界交流了 就死了 這很可惜 因為世界其實還有美好的一面 希望有越來越多真誠的心能活著」;九日郎則認為每個人都該傾聽內心的聲音:「七竅不通與通 能不能活出自在 都是考驗人能否遵從本心罷了 所以傾聽內心的聲音是最重要喔 我最近才想通這件事 很可惜沒有早點想通」;還有曾經被試著開竅的佩佩貓:「我就是渾沌本沌 很煩的是有太多人想幫我開竅 導致我現在四不像 我想找回最純真的當初的我自己」。

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我感到恍然大悟,很多時候在追求教學成效或是為了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會習慣用到像是制約、增強等常見的方法來增加效率,這些就是在強制開竅,對於一個渾沌狀態的人來說,其實並不是最適性的方式。

或許在教育一個人時,比起強制開竅,不如重視對方的內心感受,試著順性而為,才能使一個人真正由內而外地轉變,慢慢來,反而比較快。

於是乎,面對渾沌狀態的人們,我們也不該只用「七竅」去觀察他們,更應該要用「心」去感受,這才是最重要的,同時也是老師的價值所在,我想,老師之所以無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其實重點就在於一顆真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光輝歲月
    全站熱搜

    阿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