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一次的語文課帶學生讀了一篇《魔戒的誘惑》,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內容是有一位牧羊人名叫蓋吉斯,有天他在牧羊時不慎掉落一個地洞,發現了一隻巨大的中空銅馬,蓋吉斯走進去之後看見一具屍體,屍體上戴著一枚金戒指,他取下戒指後就走了,後來意外發現轉動戒指可使佩戴的人隱形,他就因戒指的力量起了歹念,先是引誘了皇后,並殺了國王奪取王位,最後在不斷向外出征的途中戰死沙場。

引導思考的部分則是提到了一個電擊陌生人的實驗,實驗分成兩組,一組是全身用黑袍包緊緊,互不相識的學生;另一組是掛有自己名牌,且互相介紹攀談過的學生。這兩組的人要執行一樣的任務,就是在一個回答問題者(兩組皆不認識的陌生人)回答錯誤時按下電擊按鈕,實驗結果顯示「不認識彼此、不露臉」的組別,電擊量為另一組的兩倍。

上述的故事及實驗要討論的是關於在一個社群當中,「道德」對人的言行的約束,當一個人身邊沒有旁人時,做出違反良善、不正確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提高。然而有時候就算不會有報應或處罰,我們還是會遵守道德規範,是否只是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還是源於內在良心的引導呢?如果能感受他人的需要並依據良心做出行動,或許就能活得更心安理得。

同學們對於這次的討論心有戚戚焉,他們總是認為人類社會需要更多良善的心靈,總是熱心助人的Ellen說:「我很贊同人活得要心安理得的說法 因為唯有拋開自私自利 人類社會才能完全獲得提升」;九日郎對於人類可能的未來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人類行為不是不會遭受報應 只是時候未到 人真的要好好發自內心向善才好 我也還做不到 可惡 要好好反省一下了」,我問他認為要怎麼做才是發自內心向善,他解釋:「我是認為要言行與內心一致才對」;佩佩貓也抱持相同的看法:「我認為真正的良善是發自內心的對別人好 這很難做到 我覺得我們的心靈已經太受到外界干擾 必須沉澱一下靜心思考才是」;草方哥語重心長地提醒道:「挖十分認同 老師 在真正重要的心靈所在的靈性世界中 越良善的靈魂越是高尚喔」。

有同學選擇向內探詢,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時常被自己的慾望影響外顯行為的威廉說:「我得檢視自己的良心了 自私自利的行為過多 無助於心靈成長 可惡啊 我真是自私的人」;軒仔也希望自己不要逃避面對真實的內在:「我就是該受到道德約束的人 我很少向內心探詢 因為我害怕面對醜惡的自己」;Elle十分深刻地自省並說道:「我就是時常做出自私行為 但我心中其實不想 老師說的對 我一直不控制 只是放任自己被邪惡的自私誘惑罷了 我很痛苦 但我想這應該是我人生的課題之一 如何突破障礙去實現道德良心」。

也有同學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除了內在的省思之外,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平時信仰虔誠的阿杰說:「因為人在做天在看 天上有很多神明在看做壞事的人」;靜靜則是強調要好好對待身邊的人:「尊重別人 該做什麼就要做什麼」;阿賴則是提到了社會逐漸變得冷漠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我認為現代社會太過於強調個人主義 實在是很可怕 一個提倡自己好就好的社會很可怕 直接切斷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連結很可怕」,我問她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連結,她回應道:「就是人情味啊 互相幫助與關懷」。

我十分贊同同學們的說法,若是人們能夠保持一顆良善的心,並發自內心地互相幫助,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好,各種形式的暴力、歧視、衝突與對立也會越來越少,那才是人類社會最美好的樣態。

若是想要這樣美好的想像實現,沒辦法只靠一個千年一遇、偉大的救世主;也沒辦法只靠高社經地位或是高收入、高學歷、高智商天才等社會菁英;更沒辦法只靠任何國家政府或是聯合國之類的組織,而是要依靠每一個人。

當每一個人都試著發自內心做出善意的舉動,去體貼他人、感受他人的真實需求,並實際做出行動,不因善小而不為,即使看起來微不足道,這個貌似越來越糟的世界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Chu 的頭像
    阿Chu

    Chu's最重要的小事

    阿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