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昨天晚上十點多接到家長的訊息,說上週有來學校的一位學生確診了,當我看到訊息的那一刻,我體驗到了什麼叫做心裡發寒。

我開始在腦海中思考接下來我該做什麼,隔天(今天)要不要去上班?要不要先做快篩?如果確診,居家隔離該怎麼辦?會不會影響到後續的工作安排?需要告知誰消息?需要請誰幫忙?各種可能性一直在我腦海中徘徊,於是我難得地失眠了,我11點多就躺在床上,輾轉難眠直到半夜兩點左右,好不容易入睡之後,又在清晨五點多就自己起床了,然後就真的睡不著了,為了讓自己平靜下來,我開始清理房間,然後安排自己接下來該做的事。

因為跟確診學生有接觸已經過了三天以上,加上學校目前遠距教學,沒有學生在學校,所以決定一早就先到學校,先告知同班的同事,然後通報校護、做快篩,幸好結果是陰性,但接下來幾天還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當看到結果是一條線時,內心的擔憂放下了,就開始睏了、也開始餓了,幸好今天是沒有課的一天。

希望接下來的幾天我可以平安度過,拜託。

經過昨晚的折騰,我不得不承認疫情對生活的影響實在是很大,所以我想要細數一下這兩年多來疫情進入生活後,為我帶來的改變。

先來說說感到困擾的部分,首先就是出門就要戴口罩這件事,我漸漸發現自己已經從有感受到違和感直到習慣,然後又開始想要找回那種違和感來提醒自己這個世界本來不是長這樣。

再來就是各種活動及安排不斷變動(各式各樣非預期的取消與改變),當自律換來的是失序,與人們的生活經驗完全相反,這樣的矛盾很難真正轉化成日常,因為違反人們的本性,也無怪乎這社會因為疫情充滿了負面情緒。

再來就是對於身心健康的擔憂,當做了一切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是有可能抵擋不住看不見的病毒時,很容易會感到失望,還有因為自己染疫而進一步影響到身邊的人,那種心理壓力真的會帶來很多負面情緒,加上若是染疫必須隔離這件事帶來的是在生病時還得忍受孤獨的考驗,放大了孤獨感,使得人更加感受到自己的脆弱,而帶來憂慮及恐懼。

以上是我覺得疫情帶給我的負面影響,大部分是對於整個大環境的感受,但身為一個個人,在這糟糕的大環境下,思考要如何自處,我認為這是疫情帶給我的良性影響。

在疫情的開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建立許多新的習慣(口罩、洗手、消毒),這讓我體認到自己身為一個成年人,該如何負起我的社會角色需承擔的責任,尤其是作為一名教師,我該負起的責任為何?這讓我終於切身體會到自己是個「大人」這件事。

我們在去年面臨了三級緊戒,那段時光很難熬,因為我體驗了真正一個人的生活,但也因為如此,我開啟了許多與自己的對話,並養成了將自己內心對話記錄下來的習慣,也漸漸與自己和解,學習如何與自己更自在的相處,且漸漸釐清了我該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

再來就是最近,疫情大爆發的期間,我再次咀嚼了自己自疫情以來的想法,雖然難免感到擔憂,但我發現自己同時也積極地負起責任,我昨天晚上真的把我如果確診該做的事情全部想好了,當然值得慶幸的是那些計劃今天沒有派上用場。

我覺得疫情帶來的影響無法忽視,但也並非都是壞事,至少對我來說不是,我體認到一件事,當整體環境越發動盪,更應該專注於自身能做的事情,唯有每個個體都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整體才會朝著共榮前進,但問題就在於那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標準何在?

我個人覺得或許這場疫情,是一個契機,讓人體認到何謂莊子說的「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在現代社會,自然以及人的作為之間的界線似乎被刻意模糊了,我們真的做了太多太多違背自然的事情,要如何認清哪些是自己身為人能做的事情,以及哪些事情應該順應自然,或許是未來人類的共同課題吧(我不確定這有沒有曲解,反正我就以自己的方式來解釋了)。

提醒自己要傾聽自己的內心,了解到自己能做些什麼讓自己舒心(對我來說就是負起責任、做好防疫措施,並且相信其他人都在共同努力著),其他的就該順其自然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